來源:AgroPages (世界農化網)
標簽:先正達,拜耳作物科學,AgInfomatics,新煙堿,病蟲害綜合防治
世界農化網中文網報道: 近日,由獨立農業經濟學家和科學家組成的咨詢公司AgInfomatics開展,拜耳作物科學、先正達和Valent美國公司共同贊助委托的一項最新研究發現,新煙堿類殺蟲劑不僅是流行的病蟲防治工具,同時是種植者的綜合病蟲害管理(IPM)項目和盈利能力的關鍵。
該研究調查了玉米、棉花、高粱、大豆和小麥在現實生產中的殺蟲劑使用,并探討了如果未使用新煙堿類殺蟲劑的后果。研究發現,如果沒有新煙堿類殺蟲劑,美國種植主要商品作物的農民將不得不應用更多的殺蟲劑,從而嚴重影響他們IPM項目的開展,并可能導致每年農場經營數億美元的額外花銷。
該研究證實,新煙堿類是這些商品作物上使用最廣泛的殺蟲劑。研究人員在過去三年的調查中發現,每年經新煙堿類殺蟲劑處理的土地面積達1.35億英畝,占玉米、棉花、高粱、大豆和小麥2.40億英畝總種植面積的56%。迄今為止,這些產品最普遍的用法是作為種子處理,占新煙堿在這些作物上應用量的98%。不同的病蟲害壓力作物和地域下,所有新煙堿類應用的主要靶標一共包括17個不同的害蟲群體。
在沒有應用新煙堿類的情況下, 77%的先前經過處理的作物面積將需要使用替代殺蟲劑來防治這些作物害蟲。部分原因是由于缺乏進行登記的土壤施用替代品,而剩余的土地將使用非化學品,包括更密的種植,以抵消預期的幼苗損耗。盡管應用面積更少,而實際在這些作物上使用的殺蟲劑總量將增加,因為種植者需要依賴的舊化學物質的應用更頻繁。對主要商品作物進行評估研究發現,每減少1磅的新煙堿類應用將增加近5磅的舊替代殺蟲劑應用。
新煙堿類殺蟲劑的流失將增加對種植者的蟲害管理和環境實踐的嚴重關切。對老的,選擇性小的有機磷和合成擬除蟲菊酯的更大依賴,不僅會導致應用更頻繁,對益蟲也將造成負面影響,從而無法滿足病蟲害綜合防治計劃對益蟲降低害蟲種群的需要。此外,種子處理產品的流失會導致潛在的噴霧漂移增加,田間流失和田間雨淋的潛在流失增加。
研究中采用了三年(2010-2012年)的平均數據值,以盡量減少每年病蟲害的壓力、化學品的使用和運營成本的變化影響。報告總共評估了98種不同殺蟲劑的活性成分和72種靶標害蟲的數據。
AgroPages世界農化網獨家稿件,轉載請注明版權!
http://cn.agropages.com/News/NewsDetail---8347.htm